公司位置

四川省射洪市太和大道北段996号

0825-6788111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关于我们

ABOUT US

“十二五”我国工业亟待转型升级

分类:
行业新闻
作者:
中国棉纺织信息网
来源:
2011/04/29 00:00
浏览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全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力“保增长”过程中,国家及时出台了钢铁、有色、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工业行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和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的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但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准确判断,积极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五大转型、四大升级

  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甚至更长历史阶段工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工业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

  “转型”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尽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推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二是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

  三是向智能制造转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模式,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四是向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9.3%,分别较美国和韩国低24和22个百分点。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推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是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转型。2005-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投资率从41.6%上升到47.5%,消费率从52.9%下降到48.6%。必须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积极调整市场和需求结构,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向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升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产业联盟;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六大重点任务

  (一)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首先,要大力发展“两化”融合的支撑技术和产品,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着力提升工业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提供有力支撑。其次,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第三,要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积极探索“两化”融合评估和监测制度,深化“两化”融合试验示范,健全“两化”融合推进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切入点,推进信息化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

  (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先导产业。工信部将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组织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重点组织编制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物联网、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二是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合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高基”、“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依靠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围绕TD-LTE、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装备、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大飞机及配套、碳纤维及应用等重点产业链条,组织实施产业链升级改造工程,突破瓶颈制约,健全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四是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标准总体架构研究和重要标准制订,完善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五是推动实施重点产业市场应用工程。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三网融合、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积极培育市场,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六是加强对地方规划和项目的引导。加强对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指导各地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三)促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要确保完成“十二五”工业相关节能减排目标,首先,必须发挥政策法规的约束作用,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其次,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及低碳技术和装备。在重点行业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把握好能耗、物耗、用水等准入门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单位工业产值用水率降低30%的目标和任务,工信部将认真抓好相关工业节水工作的组织落实。第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第四,积极探索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机制新模式。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四)着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要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极具活力的“小巨人”企业。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和行业建立、充实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300家国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五)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空间布局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一是促进产业集中和集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加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二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要求,工信部要推动创建一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动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三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相结合,支持中西部地区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各类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在有条件的中西部省市内,探索要素互换、企业合作、产业链协作等合作对接新模式,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四是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区域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布局和调整优化重大工业项目。如,主要依托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布局,减少资源、产品跨区域大规模调动。

  (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没有高水平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既难以支撑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也无法带动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支撑条件,着力培育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及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化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全球第二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年销售额近60亿英镑,其中50%来源于在线检测、“全面维护”协议等售后服务。“十二五”期间,要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引导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形态,发展社会化专业服务,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